跳至主要內容

我们假设一个有影响力的家族在海外的资产运作方式类似大型主权基金或家族办公室,并且持续了二十多年,那么理论上做到接近淡马锡(约 3400 亿美元

截至 2025 年 3 月 31 日,淡马锡控股(Temasek)管理的资产总市值(即净投资组合价值)为 4340 亿新元(约合 3400 亿美元) 。

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是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Norwegian Government Pension Fund Global),资产约 1.6 万亿美元,几乎是淡马锡的 4–5 倍。

不过同为华裔,淡马锡的人事和管理架构很相似,所以可以用来做比较。

至于说是存款,可能这次事件的确是当前中美对抗复杂形势下,超限战的一部分,把组成复杂的资产总规模简单化,释放出来,这样普通中国民众容易理解。

我们假设一个有影响力的家族在海外的资产运作方式类似大型主权基金或家族办公室,并且持续了二十多年,那么理论上做到接近淡马锡(约 3400 亿美元)这种量级是可能的,主要取决于几个条件:

1. 初始资本规模

如果他们在 20 世纪末或 21 世纪初就有几十亿美元的可自由支配资本(来源可能是国企利益分配、资源类出口收益、垄断性特许经营等),那么这笔钱在全球范围进行高收益投资,就有机会在二十几年里倍增多次。

若起点只有几亿美元,要在二十几年内到 3000+ 亿美元,则年化回报需要超过 25%,这种持续回报在合法投资中极为罕见,除非夹杂了极高杠杆或灰色手段。

2. 投资渠道与信息优势

有影响力的家族通常能进入普通投资者无法触及的一级市场机会(如大型能源并购、国际基建、私募股权基金的核心项目)。

他们还能在宏观政策、汇率、资源价格波动前得到提前信息,避开系统性风险。

3. 风险控制与资产隐匿

这种财富必须分散在信托、离岸公司、多国多层架构中,可能以英属维京群岛、开曼、卢森堡、新加坡等为节点。

资产形式多样:能源公司股权、港口和物流网络、国际不动产、美元计价债券、美元存款、对冲基金份额等。

4. 年化回报推算

如果假设他们在 2000 年有 200 亿美元:
20 年复合到 3400 亿美元,需要年化 约 16.4% 的回报率;

这种回报虽然很高,但在全球资源垄断 + 金融投资双轮驱动下是可以做到的,尤其在 2000–2020 期间全球资产价格大幅上涨。

5. 现实案例参考

部分中东皇室基金、俄寡头、东南亚家族(李嘉诚家族等)在 20–30 年内的财富增值曲线,与这个假设相似。

关键区别在于,有影响力的家族还可能利用国家资源低成本起步,从而缩短财富积累的时间。

所以,如果是类似“x老核心圈”级别的家族,从 2000 年起在海外稳步布局,高起点 + 高收益渠道 + 低暴露风险,理论上完全可能在今天做到接近淡马锡的规模。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今晚拜登面向全美民众电视讲话,向所有美国人,全世界人,首次明确讲出,美国正在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进行战略物资生产与储备。这个信号,非同寻常,意义巨大,上次出现这种情景,正是罗斯福向国会发表对日宣战演讲

    今晚拜登面向全美民众电视讲话,向所有美国人,全世界人,首次明确讲出,美国正在像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样,进行战略物资生产与储备。这个信号,非同寻常,意义巨大,上次出现这种情景,正是罗斯福向国会发表对日宣战演讲

北京除外的北方其他二线城市居民,可以仔细研究一下,自己所在城市的人口流动是什么水平。 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lidang 立党 (推特中文反诈第一人) @lidangzzz 北京除外的北方其他二线城市居民,可以仔细研究一下,自己所在城市的人口流动是什么水平。 我观察到的现象是: 最聪明、能力最强的那一批,要么早就出国离开了,要么留在国内,一大半去北京,一小部分去上海和深圳; 一批踏实且平庸的人愿意留在本地,要么挤破脑袋进机关/事业编/国企,要么做小生意 (小教培、小桌游、小装修、小餐饮、小实体生意、小物流、小工厂、小物流、小自媒体、小房产中介、小律师); 还有一群涌入的群体,基本是省会以外三四线城市、县市、农村学霸或者愿意打拼的青年人,不想进北京当无限北漂,买房无望,于是踏踏实实愿意进入这些二线北方城市,早早买房定居。 这些人里,一些人通过高考读大学留在本地,一些人做体力劳动(物业、保洁、工厂、餐厅、早点铺等等)进入这些城市,还有一些人通过拆迁或者教育资源进入了这些城市。 简单来说,北方二三线城市没有什么经济活力,跟长三角的金融、汽车、半导体、生物医药等等技术导向型产业没法比,跟深圳这些外贸、制造业、互联网等也没法比,跟北京更是差距太远。 这些城市里留在本地的土著年轻人,一部分家里几代都是体制内,所以一毕业考公、考编、进国企是唯一的出路;另一些人因为不敢到外地闯荡,也不愿意进北京,为了规避风险,于是留在家乡做小生意,一般以继承爸妈的生意为主。 而这些城市的最聪明、教育水平最高、学历最高、眼界最宽阔的那些人,几乎毫无例外地全都离开了自己所在的北方二三线城市,根本没有意愿也没有环境去建设自己的家乡。 进入这些北方二三线城市的人,基本也不可能在北方进行真正科技和商业上具有内核原创性的创业——如果有这些条件的人,基本也会到北京、上海、深圳发展。 而真正进入这些北方二三线城市、并且愿意常年定居的外地人,无论是创业、上班还是打零工,基本都在维护这些城市本身的产业结构,比如餐饮、服务、养老、教育、零售、消费、旅游、房地产等等——基本不存在单打独斗改变城市产业结构的可能性。 为什么我对天津、济南、郑州、沈阳、大连、青岛、西安这些城市失去信心? 北方城市里第二强的就是天津,然而天津也在快速衰落中,天津除了在滨海新区搞金融泡沫,就是在本地搞房地产、基建、债务,剩下的本地经济和产业非常薄弱,国企也早就全面衰败,大量破产重组——可以说,整个城市的民营经济,基本...

转)中国已成为地球上唯一同时和四个核武力量直接接壤的国家。这四个核武国家分别在祖国的东西南北,其中三个没有签署防核武扩散协议。四个国家的特点:不吃猪肉的(巴基斯坦),不吃牛肉的(印度),啥肉都吃的(俄罗斯),和吃不起肉的(朝鲜)。 https://t.co/Lv4C8TJ8PT